热点内容

【转载】宁国勤:4000米高原上的华师人

作者:胡尉尉    时间:2017-03-19 12:49:26   点击: 次

链接:http://news.ccnu.edu.cn/jujiao/renwu/2017/0309/17180.html
   
宁国勤依然记得,第一次踏上平均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时,日喀则市的空气氧气含量极低且飘着干燥的味道,缺氧和干燥使得他无法安然入睡。
   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十六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宁国勤被选派到日喀则市教育局挂职锻炼。他将在这个仅有80万人口、面积相当于武汉二十分之一的地方开展工作。

    对于通信工程专业出身、整天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打交道的教育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而言,与宁国勤这个西南边陲地区的教育局副局长新身份相关的,可能只剩下“教育信息化”这个几个字了。


技术问题不是全部

  由于气候条件差,日喀则的学校学期很短。2015年年底,宁国勤到当地教育局报到的时候,中小学已经进入学期的尾声。
   次年2月底,宁国勤再次回到西藏,花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到市直学校和桑珠孜区、白朗、亚东、岗巴、萨迦、昂仁等8个县区的3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听评课和指导,共听课120余节。大量走访、听课、督查让他深刻认识到,日喀则市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与内地有很大的差距”。
  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阅、教学管理到教师的专业知识,并未从事过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宁国勤也能看到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他试图去寻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方法。
  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方法、教学监督管理等技术问题对宁国勤而言并不陌生,他提出的改进教师专业水平测试和教学方式等建议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他甚至还幸运地触摸到了自己的老本行——在日喀则的两个县完成了网络视频教学直播系统的试点建设。在自治区教育厅150多万的试点资金支持下,这个由他提出建设的项目解决了教育部门对分散的学校运行情况的管理问题,并能进一步运用到同步和异步网络课堂教研之中。
  然而技术和教学手段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教师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必须是来自内心对教育的热爱,要有对工作成就的荣辱感。”宁国勤说,他能够感受到部分教师对教育工作热情的消退。

教育资源“本地化”

  与寻常人的想象不同,日喀则的基础教育设施并没有多落后,在内地中小学也属于新鲜装备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当地并不鲜见,覆盖率近七成,但利用率极低。
  “利用率不到10%,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宁国勤说,他不忍看到如此好的教学设备被白白浪费。他看到语文课的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大量的生词、背景介绍;看到初中和高中数学课上教师用尺子或随手画一些几何图形;看到英语课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英文单词、例句;看到物理和化学课中涉及到物理现象和化学反应的内容用口头讲解,空洞而不直观。
  更多的反馈,则是缺乏适合当地教学水平和条件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地的教学资源并不配套,而当地的教师也无法自如驾驭。
  联合当地电教馆,宁国勤开始组织教师开发适合他们本地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根据项目要求,教师可以自愿报名,组队参加,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一门课的课件制作。
  通过亲自参与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宁国勤希望教师们能够主动改变教学观念,合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成效,并保持对教育工作的热情。
  这项工作启动过半,也到了宁国勤离开的日喀则的时候了。


旧设想与新岗位

2017年的春节一过,宁国勤又提前结束休假匆匆返回西藏,前往西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政研室工作。凭借着18年的高校教学经验,他发挥了教育信息技术专业特长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完成了在日喀则的挂职。
  新的岗位是一个更高的平台,但他并非没有遗憾。他曾想过,如果自己申请在日喀则的挂职延期得到批准,自己还有很多教育信息化和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设想等待实现,因为他永远也忘不掉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们的眼神,他希望能够为日喀则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经过一年的适应,他已经不会因为太干燥而在缺氧、少雨的日喀则夜晚醒来了。他也熟悉了日喀则随处可见的超辣的川式菜肴。
  他承认当地工作条件艰苦,而那些从内地前来扎根西藏,尤其是扎根西藏教育事业的人值得尊敬。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简单的社会生活容易消磨人们的工作热情,但是宁国勤认为,至少在教育方面,信息化教学能够改善目前学校分散、教学质量低的教学现状,令教师获得事业上的成就。
  宁国勤期待,这些改善能够让那些真正喜欢西藏、愿意为西藏教育事业付出毕生时间和精力的师范毕业生加入西藏的教师队伍。
  就在他挂职期间,30多位内地大学生通过市教育局招聘进入日喀则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周健

 

 



分享到:

0

上一篇: 华师首部毕业大电影《七月星芒》正式开机

下一篇: 教育科学大讲堂·美国堪萨斯大学杰出教授赵勇莅临我校教育科学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