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龚志武

作者:胡尉尉    时间:2016-11-13 18:38:33   点击: 次

   龚志武教授,是华师89级信息技术学生。她言语中透露着谦逊平和,思维缜密,条理清晰,时不时抛出连珠妙语,让人受益匪浅。

龚志武教授投身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事业近20年,现任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信息与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她治学严谨,长期关注并致力于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和变革研究,现为广州市属高校首批远程教育技术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广州市属高校首届“羊城学者”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桂子拾忆,谈匆匆那年

谈到大学生活,龚教授总是倍感亲切。对她来说,华师不仅仅是培养她母校,也是她父亲任教的学校,更是她的家。从小在华师生活,百年老校的环境底蕴也培养了她谦逊儒雅的气质。谈及专业,龚教授回忆,因为父母和两个姐姐都是从事语言类研究的工作,当时家长们很希望有一个人能够从事理科方面的学习。89年高考时,未能如愿考取第一志愿,调剂到了华师电化教育系。龚教授风趣地调侃到,一进来就是电化教育系,还要和自己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们解释,我们不是打电话的教育。

大学虽然走读,和同学们交流不多,但是那一段青葱岁月却是她心中永远的珍藏。犹记当时大学新生入学时,班里31名同学需要逐个上台做自我介绍,前面许多同学介绍时都会提到自己擅长运动之类。而轮到她时,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说些什么,只好说自己不喜欢运动,台下即是一片哄笑。虽过去已近22年,但这段青葱岁月现在仍是记忆犹新。

龚教授回忆,以前的信息比较匮乏,文娱活动也不是很多,大家基本上是“一门心思搞学习”。本科时期的积淀,或许正是那些无用之用将会在未来某些地方、某些方面让你受益匪浅。她举了一个例子,大学里的很多课程,比如以前所学的数字电路分析,现在你可能会觉得一点用也没有,但是其实不能这么讲,因为本科期间学校开设的课程确实能够拓宽视野,能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平台,以待你们去发掘和利用。它会让你们有这样的平面的知识储备,虽然未必会用到这个知识点,但是至少会让你具备这种意识。

她坦言,如今资讯发达,这也是把双刃剑。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现在特别需要我们的学生在大学里能够耐得住寂寞,多读书,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充实自己。外面的声音很大,很嘈杂,应该学会明辨和取舍,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

感恩母校,谈恩师教诲

如今的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85年建系的,当时本科时期的学习,总体来讲,并没有很明确的研究方向,每一级其实都是在上一级的教学方案的基础之上来做一些调整。龚教授提到,在大学时候他们就学习了摄影、幻灯,还有我们现在所说的微视频,其实在他们那一代人现在看来可以算是操作、使用这些设备的鼻祖了。关于技术方面的变迁,龚教授说,其实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很多时候只是在教育理念上面实现了一些突破,但是技术方面从本质来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谈及恩师,龚教师回忆,整个电教系的老师都非常敬业,当时有傅德荣教授、黄柏秀教授这样的老前辈,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以及亲和的沟通方式,让她受益良多。那个时期,班级同学和老师关系非常好,不仅仅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

在大学那段青葱岁月,龚教授从这些师长们身上获益匪浅,也渐渐开始对教育学方向产生兴趣。因为很早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获得免修,她便有了更多的时间投身于自己喜欢的偏教育学方向的研究。在和学校的老师们交流之后,决心读研,当时华南师范大学势头很猛,龚教授以专业第一名成绩考入华南师范大学,攻读教育技术学硕士教育电视编导方向。

谈及恩师,龚教授一直都很感谢当时的系主任傅德荣教授,让她在本科的学习中很受启发。龚教授回忆,记得一次和同学一起去拜访他,傅老先生就提到,“语言一定是一种沟通的工具,要把这种工具利用好,不要看我平时不说日语,但是我去日本做学术交流的时候,只要一下飞机,坐上当地的出租车就好像开关自动切开一样,就能够直接进入到那种语境中”。这是傅老先生强调的对语言类工具的学习,龚教授认为其实现更为重要,因为现在有更好的条件来和世界上的顶尖资源对接,她说,我们应该利用好学校的数据库资源,利用好图书馆的原文资料,多看、多想、多学习。如果能够在语言方面掌握必要的技巧,又有足够的专业储备,无论是对我们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都是百利而无一害。傅老先生也提到,“数学是决定一个人最后研究所能够达到的高度”。龚教授说,这是指对研究者而言,要掌握好基础学科,打好专业基础。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任何一项具体的技能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假如说你要掌握某项技能,即是学习的技能。坚持学习,能让你视野开阔,拥有更多知识的储备,或许这些无用之用在将来会对你有所帮助。

术业专攻,谈科研之路

龚教授很谦逊地谈到,在技术方面没有特别具体的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读的是教育电视编导,在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工作几年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关注点逐步聚焦在远程教育研究和开放大学管理方面。

谈及科学研究,她说,我们现在不能舍本逐末地去追逐各种新技术。现在这个时代,互联网资讯泛滥,有的时候大家会在无形之中陷入到一种误区之中,好像觉得自己一天不看微博、微信就会和这个世界脱节了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哪怕是出现了新的技术、新的关注点我们也要考虑本身的情况,站在我们的出发点去做。对于一些工具性的,知道掌握就可以,最终技术其实还是要依赖我们本身的教育理念来驾驭。作为研究者,我们不能像大众一样看到新的东西就趋之若鹜,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去反思。

另外一点,现在的学术研究边界变得模糊。很多的研究其实已经不是原创性的了,多是对于二次文献或者是更多文献的一种综述和再加工,这其实是比较浅层的。我们在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该看原创性的文献综述而不是翻译过来的甚至是加以曲解的,在分析问题时更要严谨,找这个词源最原始的依据,然后看它在延伸过程中是否出现歧义或者是被误读。做科学研究应该在其原有的基础上,保持它的继承性来做。如果突然提出一个新的模式,大家不假思索侃侃而谈,最终多半只是昙花一现。

在团队科研实践上,龚教授带领的远程教育技术团队,一方面在学校层面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证性的研究;另一方面,团队在龚教授带领下拿下了“羊城学者”项目,团队研究主要是以开放大学这片沃土为基础,对开放教育资源、OER方面进行研究。她带领团队主持编译了2013-2015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引起不错反响,团队成员的H指数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谈及母校华师,龚教授说,110周年校庆和系里的老师座谈特别开心。这么多年来每次回母校其实就是回家,值学院三十周年院庆之际,她希望学校、学院的发展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才。

   个人简介:龚志武,女,博士,教授。研究领域为教育技术学、远程教育学。国家开放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会员,广州市属高校首批远程教育技术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广州市属高校首届“羊城学者”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首届“教学创新奖”获得者。现任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信息与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投身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事业近20年,长期关注并致力于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及变革研究,其中《中印远程开放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析英国开放大学与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战略》等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带领团队主持编译2013-2015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出版个人专著《远程开放大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远程教育论稿》。

分享到:

0

上一篇: 【校友风采】周立新

下一篇: 【校友风采】袁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