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周欣

作者:胡尉尉    时间:2016-11-03 16:09:06   点击: 次

   周欣,1999 年毕业于我院,曾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国家实验室,200910月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2010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4年终期考核为优秀),历任磁共振应用研究部副主任、磁共振学科党支部书记、研究所党委委员、所长助理。20156月起任副所长(分管高技术研发、产业化工作,协管人事工作)。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首席科学家,湖北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入选中科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计划、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等。主要从事磁共振波谱和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研制和发展超极化磁共振医学影像和化学分析仪器。在《PNA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受邀撰写2本英文专著章节,拥有1项美国发明专利、7项中国发明专利,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1本专著主编,主持1项基金委国家重大专项、2项科技部和中科院重点类项目、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边打着电话边快步走进办公室,匆匆地朝我们点头示意,随后一边与电话那端交谈着许多难懂的术语,一边在电脑键盘上记录着。周欣,就这样走入我们的眼帘,忙碌,是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自200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从美国归来,周欣成为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最年轻的研究员,现今为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所党委委员、所长助理,兼任磁共振学科党支部书记。而之前,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的求学生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经历,都给周欣罩上了一层成功人士的光环。201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作为优秀青年科学家代表,周欣在中科院武汉物数所青年座谈会上畅谈了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他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工作为社会做贡献是实现“中国梦”的切实途径,具体而言,则表现为“立志、成才、回馈”三步曲。

 周欣正是凭借自己自主的学习风格、务实的做事态度一步步踏着坚实的步伐向自己的“中国梦”迈进。

立凌云之远志

 19959月,周欣带着从小树立的“当一名科学家”的理想,踏了华师校门,进入信息技术系,开始了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

“第一感受就是华师葱郁的树木和朴素的建筑,我感觉到这是一个静心于学术的地方,是一个朴素、务实的学校。”
   不只是自然环境,华师的人文环境也让周欣格外的享受。华师一流的文科建设在周欣看来是一个学校人文底蕴、历史积淀的体现,而这并不是简单地靠金钱和快速的扩建可以获得的。

“很多理工科院校单纯只是为了研究而做研究,华师不一样,华师有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这种人文素养对理工科学生的成才也有很大的帮助。这种人文环境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对生活的态度、看待事物的眼光和处理事物的方法。”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周欣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常常不满足于老师和课程所要求的内容,更多地选择自主学习。“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超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专业课程对于周欣而言格外的轻松。

大学期间,周欣对科研也充满热情,参加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来充实和完善自己。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个时候研究的程度其实是非常肤浅的,还只停留在大学本科的水平。”他建议大学生要发现属于自己的领域,然后进一步深入自主学习下去。周欣自己也正是从这些经历中一步一步坚定了自己的志向。

对于周欣而言,大学是一个知识积累的阶段,他将其比作成才的基石,“所谓厚积薄发,如果没有在华师的学习积累,恐怕我今后的许多机会都很难抓住。”

他还认为大学是形成个人思想和塑造个人风格的阶段。他特别提到了辅导员骆军老师,在周欣眼中,骆军是一位口才极好、人格魅力十足的辅导员。

“在晚点名的时候,骆老师总爱对我们讲一番话,长此以往,对整个班级的学风、学生的思想,对我们未来的规划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骆军曾说过的一番话让周欣记忆犹新:“学生的学习,不要以为到了大学就放松,还是要抓紧学习,因为这四年决定了你今后人生的四十年。”

“四年决定四十年”,周欣直到现在回忆起来,依旧觉得那是如此真诚的教育,正是老师们在思想上的鼓励使得周欣沿着科学家之路坚韧不拔地走下去。

成栋梁之人才

1999年从华师毕业后,周欣朝着志向继续学习和深造。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步一步成才”。

从华师本科到中科院武汉数物所,从哈佛到加州伯克利,在周欣之后的学习生涯中,始终保持着不懈怠的学习态度。不断地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各领域进行着专业的转换和交叉学习。

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学生,“要活到老学到老,不要以为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足够了,就停下了,必须要奋斗下去,不断学习。”

在国外深造期间,周欣接触了各行各业的世界顶尖人才,不止一次地体会到哈佛浓厚的学习和研究氛围。他举了网上流传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座无虚席的例子,“一点没有夸张,是事实。”在哈佛的所见所闻让周欣感触颇深:“精英可以不是天才,但精英一定出于勤奋。成才需要务实的精神。”

归国后,周欣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物数所研究初期,周欣经历了一段艰苦时期。

“就这么大,六块磁砖这么大,”周欣比划着办公室的地砖说道。那时他并没有独立的实验室,只有一个在公共实验室中划分出来的“六块磁砖实验区”。他笑称当时的自己为“光杆司令”:“那个时候就只有一个人,要做项目,要招人,还要把队伍扩大,所以每天都工作到很晚。”

“成才需要有顽强的毅力,毅力是一种坚持,一种克服万难的状态。对科学研究而言,更需要有把冷板凳坐热的精神。”周欣如是说。

凭借着对科研的热情、顽强的毅力,周欣排除万难,陆续招纳来自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人才,逐步壮大实验团队,成立超灵敏磁共振研究组并担任组长,搭建了超极化仪器和肺成像研发实验室、原子磁力计实验室、超灵敏分子探针和影像实验室。

回社会之恩馈

   20099月,周欣放弃去年薪十多万美元的美国公司工作机会,以世界上屈指可数掌握超极化仪器关键技术科学家的身份毅然选择了回国。

   “那个时候,就想把肺部磁共振成像技术和仪器在中国实现,推向医疗市场,真真切切为中国老百姓解决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核心影像学问题。”

   在异国的深造经历,让周欣感慨万千。

   周欣略带羡慕和期许回忆了第一次感受到美国人爱国热情的经历。2005年刚到美国,周欣亲历了美国航空表演,包括美国最先进的战斗机、侦察机、远程运输机、B2轰炸机等。

   “当刺耳的超音速飞机从你眼前飞过的时候,亲身所经历到的那种美国人的自豪感,是其它任何东西都不能激发的。中国应该极大地挖掘我们同样的爱国热情,要真正让别人看到中国最前沿的东西,让他们自豪,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这种热情,把它转化为一种正能量和动力。”

   200849日,北京奥运圣火抵达旧金山。当被问及声讨破坏火炬传递活动的行为时,周欣说道:“身在国外时的感觉跟在国内很不一样,在国外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愿望,感觉大家一定要凝聚起来、要团结。”

   同年512日,在美国的周欣了解到国内汶川地震的灾情,“看到新华社的照片,震撼得泪流而下”,随即决定将原本预留给儿子生日的一笔款项全部捐给了李连杰壹基金会,并发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以及伯克利的实验室人员一起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当时也没有多想什么,就觉得应当为国家做点什么,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周欣笑着道。

   目前,周欣所在的项目组致力于把激光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去解决生命医学领域一个重要问题——肺部磁共振成像,以用于肺癌及肺部重大疾病的早期检测,填补医学领域对肺部功能进行影像学检测仪器的空白。作为基金委国家重大仪器研制专项的首席科学家,周欣深感责任重大,但他选择毅然前行,因为他有一个中国梦,“梦想若干年后,中国每一家三甲医院都能有这样一台仪器。”

   “人生不是用钱来衡量的,我们应该思考更深刻的意义,能够回馈这个社会,回馈这个国家,做一个正直、光明、向上的人,对社会有责任感、有用、有益的人。”

  这不仅是周欣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是对未来华师人的期望。


分享到:

0

上一篇: 【校友风采】肖敏

下一篇: 【校友风采】易凌云